长沙男子卖自酿米酒 5年捐50万助学贫困生
周平(左)借助互联网将自酿糯米酒销往新加坡、泰国等10多个国家。长沙晚报记者贺文兵摄
10年前,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农民周平为了补贴家用,借资1万元起家自酿糯米酒卖给乡里乡亲。10年后的今天,周平已是乡村“土豪”,他办起了大型酿酒厂,登记注册的10多个品种的酒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去年,他更是借助互联网将自己的“麻姑井黄酒”、“麻姑井糯米酒”等销往新加坡、泰国等10多个国家。在麻姑井黄酒酿造厂建厂10周年的日子,周平不搞庆典不请客,拿出20万元捐给了江背镇20名家境贫寒且成绩优秀、今年即将步入高考大门的贫困学生。5年来,周平共向当地贫困学子捐赠学费50多万元,当天,江背镇政府举行仪式,授予周平“助学天使”荣誉称号。
做泥工挣到“第一桶金”
“年幼时,上学是我最大的奢望。”周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今年62岁的周平,是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一位朴实农民。周平家里有五兄妹,家境贫穷,周平上了一年学后只得辍学在家干农活,为家里挣工分。
穷苦的孩子早当家,19岁那年,周平开始学做泥工,1989年,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,周平开始创业,正式成立个体户,专营水泥制品。后来,周平又干上了建筑行业,并当起了“包工头”。“最红火时,我手下有一千多号人干活。”因此,挣到了他人生的“第一桶金”。回想起当年创业时的情景,周平仍激情满怀。
正当周平顺风顺水时,10年与别人合作的一个工程,所有身家被亏得精光。辛辛苦苦几十年,一夜之间,周平又回到了创业前。“归根结底还是没读书,没文化造成的。”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时,周平反省说。
借助互联网让糯米酒销国外
亏光了家产的周平不甘心,经过一番市场调研,他决定自酿糯米酒出售。手中没钱,他找亲戚朋友借了1万元起家。“要酿酒,就要自己先种粮。”于是,他承包了20亩农田专种糯米稻。酿酒没技术不行,周平便去到浙江、广东、江西等地学习各种有关黄酒酿造技术,请教各种专家,这一学习,就是一年半。粮有了,技术有了……2005年5月13日,周平的“长沙县印山麻姑井黄酒酿造厂”正式挂牌。
随着酿酒的名气日渐提升,周平顺势推出了12个黄酒品牌,并注册了商标。“阿里巴巴去年‘双11’这天,淘宝网、天猫网的网购销售额一天达到507亿人民币,这让我看到了互联网的魅力。”周平告诉记者,去年底,他带着儿子跑去一个网络培训机构,学了两个月的互联网使用。学成回来后,周平出重金聘请了两名网络专业人才,开通了“卖酒”的网络平台。“到这个月,在网上卖出的酒有5万多瓶了,远销到了新加坡、泰国等10多个国家。”
“我就是吃了读书少的亏,如今有钱了,给那些没钱上大学的贫困人家的子女捐点学费,让他们多读点书,将来有出息,这个比赚钱更有意义。”当记者和周平聊到他近年来拿出50多万元助学一事时,周平满足地说。